2018年1月2日,保監會就《人身險保單貼現業務試點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此舉是為審慎推進保單貼現業務試點,規范保單貼現交易行為,保護保單持有人和投資人的合法權益,促進保單貼現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征求意見稿就保單貼現定義、經營規則、信息披露和報告及保單貼現業務的監督管理進行了規定。業界認為這一業務的潛在市場超過千億,一旦開閘會對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現就保單貼現開閘后對有關各方的影響分析如下:
1.保單貼現業務對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雙重影響
“試點管理辦法”規定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在保單生效兩年后可以轉讓保單,從而獲得一筆保單變現資金,以滿足當前資金需求。相比直接退保和保單質押貸款,這種方式降低了投保人和被保險人蒙受的損失,增強了保單流動性。從本質上說,保單貼現豐富了投保人的退出通道,更具靈活性。
另一方面,保單貼現業務可能會給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帶來新的風險。
保單貼現業務蘊藏了非常高的道德風險。這一道德風險可能源于投資人的不當行為,也可能源于保單貼現機構的不當行為。
來自于投資人的不當行為會導致被保險人面臨人身安全風險和隱私安全風險。這種風險體現在如下方面:首先,投資人只有在被保險人保險責任發生時才能收到收益,因此提升了被保險人的人身風險。不排除某些保單貼現機構或投資者為了獲取更大的投資收益,制造事故令被保險人“突然死亡”的可能。其次,雖然保單對被保險人已經失去保障意義,但未實質上改變其被保險人的地位,作為受益人的投資人有了解自己“投資標的”的權利。這會對被保險人的隱私安全造成威脅。因此保單貼現業務需要非常完善的法律系統對其進行規范。
保單貼現機構出現不當行為的根源在于保單貼現人與保單貼現機構之間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和利益沖突。保單貼現人缺乏對持有保單真實價值的了解,而保單貼現價格計算又由健康評價機構和保單貼現機構負責,因此產生了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保單貼現機構在與保單貼現人議價的過程中,可能出現刻意低估保單價值的欺騙行為,產生道德風險。
2.保單貼現業務對保險人的業務、定價和投資產生積極影響
首先,保單貼現政策的出臺可能會擴大終身壽險市場。被保險人在身患重疾之后預期壽命減少,可以較高的價格將壽險保單貼現,用于重疾的治療。這樣相當于在終身壽險的基礎上加上了末期疾病提前給付責任,增強了終身壽險產品的吸引力。
其次,保單貼現的存在會大大降低保單的早期退保率,從而減少保險公司的退保損失。同時,也為降低終身壽險和養老保險等長期人身保險產品的價格提供了空間,對消費者同樣有利。從現金流的角度來說,早期退保率的降低會穩定保險公司的現金流出,另外保單貼現后保單投資人會繼續繳納保費,也穩定了保險公司的現金流入??傊?,保單貼現會穩定保險公司的整體現金流,減少整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再次,從短期來看,保單貼現業務可以盤活存量保單,有利于存量保單的變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新保單的銷售。從當前監管對保險銷售日益嚴格規范的背景下,“開門紅”保費增長逐漸乏力,保單貼現新規會為新單銷售提供新的驅動力。
最后,保單貼現可以為保險公司投資業務提供更多可能性。例如,對以貼現保單為基礎資產的證券進行久期切割,可以獲得一部分超長久期資產。這是保險公司投資的極佳選擇,可以大大降低保險公司在償二代下的資本要求壓力。
3.保單貼現業務給金融市場和投資者帶來的機遇和風險
保單貼現可以為金融市場提供系統相關性低的金融產品,較好的分散風險。保單貼現機構可以將收購的大量貼現保單在二級市場進行資產證券化,投資者可以購買這種證券來獲取投資收益,并且這種投資所蘊含的風險——死亡或長壽風險,與金融系統風險相關性極低,可以提供較好的風險分散效應。但是,征求意見稿規定“試點期間,保單投資人僅限于使用自有資金,以凈資產為限”。這就限制了資產證券化的規模,但是不排除未來逐步放開的可能性。
相反,貼現保單的投資者可能面臨產品品質風險等新的風險。產品品質風險是指被保險人實際健康情況評估、保險契約或保單貼現契約有效力缺陷等情況下無法獲得預期回報的風險。健康情況評估是保單貼現定價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旦評估值出現較大偏差,投資人回報率不僅會受到時間風險的影響,更會受到未來保費支出的侵蝕,投資回報率會快速降低,甚至成為負值。而契約缺陷風險可能致使保險人拒絕理賠,如復效保單未滿復效約定期限或受益權保全信息存在漏洞等。
4.保單貼現業務給監管帶來的考驗和挑戰
如前所述,保單貼現相關的法律及配套規定需要進一步完善。保單貼現人與保單貼現機構之間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道德風險需要監管部門進行制度設計和市場監管予以防范。就征求意見稿而言,有關內容還需進一步細化,如保單貼現機構確定貼現的依據、貼現后保單追蹤工作開展等。
另外,保單貼現這一新的金融工具的出現,有可能會促使一些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上“做功課”來變相突破監管,或是與其他金融機構合作來衍生一系列新的“融資游戲”(如通過貼現來加杠桿),增加系統性風險,給監管帶來新的考驗和挑戰。
?。I務創新部 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