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再探索2018健康險保險科技應用發展年報綜述 |
||
發布時間: 2019年10月24日 | ||
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引發了保險業的變革與創新,科技的沖擊力推動著保險業的轉型升級。尤其在健康險領域,保險科技的應用與業務結合更加密切,給健康險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確切地說,科技的推動力加快了人身險公司健康險數字化變革的步伐。雖然目前業內科技的發展與應用面臨諸多挑戰與困境,但科技創新的步履卻不曾停歇。 中再壽險《壽再探索》于2019年1月發布“2018壽險業健康險保險科技應用發展年報”,基于對國內31家壽險公司、專業健康險公司的實際調研,分析總結了目前人身險公司在健康險業務各環節應用布局保險科技的總體現狀與發展趨勢,以期管中窺豹,幫助保險公司了解行業健康險數字化進程的情況,進而對未來借助科技之力發展健康險業務有所啟迪。 報告共分三部分,所涉及的健康險保險科技包括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區塊鏈、云計算、可穿戴設備、基因檢測、移動醫療與遠程醫療,部分主要內容分享如下: 一、詳實的圖表分析展示現階段人身險公司在健康險業務投入應用保險科技的現狀,并揭示人身險公司如何利用保險科技探索創新的解決之道 報告通過詳實的圖表分析,分別從四個層面展示了人身險公司運用保險科技提升健康險業務承保能力、推進健康險數字化理賠、增強客戶體驗與客戶粘性、推動健康險產品創新的具體實踐情況,并針對發展現狀揭示了相關問題的潛在原因與創新發展趨勢。 人身險公司在健康險業務中投入應用的保險科技依次為大數據、人工智能、云存儲與計算、遠程醫療、基因檢測、移動醫療、區塊鏈、可穿戴設備及機器人流程自動化(見圖1)。未來3年,人身險公司可能投資應用的健康險科技與目前基本一致,其中人工智能、區塊鏈、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移動醫療、可穿戴設備的應用將會進一步增加,特別是人工智能的應用備受關注,將成為主要投資研發對象,大幅提升行業智能化進程。 圖1 健康險保險科技應用現狀與未來可能投資的科技 目前,部分人身險公司對保險科技的開發投資占健康險業務收入的比重為0.5%-20%。各大人身險公司成立大數據實驗室、數據創新、科技創新等部門或子公司,著手構建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萍碱I先公司在進行內部數字化流程改造,深挖客戶痛點與需求,逐步建設數據化產品體系。他們推進數字化戰略合作,通過與保險科技服務機構、科技公司開展跨界合作、股權投資等方式引入新技術,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其中,拓展與第三方科技服務機構、保險科技公司的合作創新成為行業主要模式。為此,需要了解保險科技公司的業務活動對健康險業務價值鏈產生的影響,并借鑒其先進理念,包括以客戶為中心、改善客戶體驗、提高產品開發的靈活性等,成為推進健康險業務創新的著眼點。 在新技術中,當前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三大技術應用為主。保險公司投入最多、應用最廣的是大數據技術,其影響之大,涉及各個業務環節,主要包括風險預測分析、產品開發、精準定價、精準營銷、代理人賦能、自動化承保、理賠反欺詐及業務模式創新等,在承保環節應用最多;人工智能應用主要在理賠、客服、承保及健康管理服務等環節;區塊鏈應用主要在理賠反欺詐及自動承保方面。 總體上,當前人身險公司保險科技投入運用的業務環節主要包括:承保、理賠、健康管理、客服、產品開發、營銷六個方面,最主要的應用是核保,其次是理賠(見圖2)。大部分人身險公司科技應用的重點體現在運營管理優化上的降本增效,即提高兩核效率,改善業務流程,提升客戶體驗;其次是在精準營銷、代理人賦能方面。 圖2 保險科技應用的業務環節 保險科技在承保能力提升、理賠優化、降低運營成本方面作用顯著,對于提升運營管理水平、降本增效的作用與影響最直接有效。目前國內領先大型壽險公司年度平均自核通過率達80-90%,年度自賠通過率為50%左右,科技手段將進一步提升自動化承保和理賠的水平。人身險公司優化健康險運營管理主要體現在推動自動化承保、核保與理賠系統建設上,亦或借助保險科技公司的技術實力,提升承保能力、理賠效率、風險管控能力與客戶體驗。另一方面,保險科技對健康險保費收入及業務成本方面也有直接影響:一是新技術應用支持保險公司加強自動化核保、理賠及反欺詐識別能力,實現智能風控,有助于降低運營成本和賠付率;二是通過數據分析改進產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務,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增強產品競爭力,有助于實現保費增長。 二、洞悉調研結果,揭示當前人身險公司健康險保險科技創新應用所具有的共性特征與問題 1. 保險科技賦能貫穿健康險業務各環節,但對傳統經營模式尚未產生根本性改變 保險科技賦能健康險應用場景示例: 健康險保險科技應用從營銷渠道向各業務環節深度賦能演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精準營銷、產品開發、承保、風控與反欺詐等業務領域的創新運用,不僅提升了健康險業務價值鏈,而且增強了健康險的保障功能和服務體驗,成為創新的主要方向。但是,目前行業保險科技實際應用落地水平仍然有限,主要在營銷、流程優化及運營管理方面起到促進作用,對健康險經營模式未產生根本性改變,尚未形成數據驅動型業務模式。 2. 以大數據應用為基礎,人身險公司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布局 人身險公司通過強化內功,多渠道、多手段進行內外部數據整合,完善數據分析與應用。一方面依靠與數據服務公司、大流量平臺、科技公司合作,進行場景化產品開發,以獲取和積累數據,并進行數據模型的匹配訓練;一方面通過參與政府性業務、與互聯網醫療第三方數據平臺、體檢機構及醫院等合作,以及健康管理服務等手段獲取健康醫療數據,建立客戶健康檔案管理系統。多數公司已經或正在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布局,通過跨界合作等加大保險科技投資與應用研究,進行內部數字化流程改造,推進數字化戰略合作,通過新技術手段增強競爭能力,向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數字化轉型。 從數據整合與數據應用能力來衡量大數據應用水平,行業大數據應用仍有很大發展空間。鑒于健康醫療數據獲取難度、系統對接、數據挖掘等問題,很多公司處在健康醫療數據積累整合階段,在為利用大數據分析挖掘客戶需求與風險選擇、合理定價打基礎。 以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布局為衡量標準,人身險公司推進大數據應用的數字化進程大致可分為三個梯隊:
3. 醫療技術發展將改變健康險經營模式 在醫療新技術的推動下,保險公司的經營模式將由被動轉變為主動。數字化醫療、電子健康檔案、健康監測設備、可穿戴設備及基因信息可以使保險公司更全面地掌握客戶健康風險信息,能更準確地進行產品定價,擴大產品保障范圍,并可主動進行針對性的健康管理、產品推介和個性化服務。數字化醫療、基因檢測、人工智能影像診斷等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將推動健康險核保自動化,簡化理賠流程,提高運營效率。疾病檢測和醫療技術的發展將降低重疾風險、醫療風險和長期治療費用,從而影響到重大疾病的定義,給健康險產品定價、責任設計等方面帶來改變,因此需要產品創新以適應市場變化。 4. 保險科技應用帶動商業模式不斷創新,從傳統健康保險產品向個人健康風險管理、保險即服務方向轉變 保險科技促進健康險行業轉型,在向健康干預、管理式醫療發展,互聯網醫療、P2P健康險等業務模式有進一步發展。例如,人身險公司力圖打造“健康保險+健康管理”閉環式業務模式。以管理式醫療模式為發展目標,規劃、整合健康管理服務資源,網絡化、平臺化(開發移動應用App)、精細化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提高健康管理服務的專業能力。 5. 行業數字化變革的同時,保險科技創新面臨比較突出的共性問題 保險科技在給健康險行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挑戰。數據收集與整合是健康險業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問題。保險行業數據孤島現象嚴重,加之醫院數據壁壘、數據質量、標準參差不齊,對數據整合造成阻礙,成為大數據應用的制約因素。另外,數據挖掘分析能力不足,在客戶需求挖掘、精準定價方面尚未能有效應用大數據技術,制約著人身險公司產品開發與創新。其次,醫療控費手段乏力也是健康險發展面臨的棘手問題,目前大部分公司難以有所突破。另一問題是健康管理服務能力弱、附加值低,目前的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多為探索嘗試,規模較小,健康管理服務與健康險產品的結合尚未形成完整的閉環式業務模式。 三、健康險保險科技創新應用趨勢展望 報告就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可穿戴設備、移動醫療等在健康險業的未來應用發展趨勢加以點評,預判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調研結果顯示,未來3-5年,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移動醫療、可穿戴設備應用將對健康險創新、市場競爭產生更大影響,特別是人工智能的應用正在增加,被更多公司視為關鍵競爭力。 1. 大數據是健康險業務創新發展的根基,在各環節有廣泛的應用空間,可帶來新的業務洞察,不僅推進產品開發、營銷、核保、理賠等各業務環節流程優化,而且將驅動業務模式創新。預計2020年,我國健康醫療大數據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800億元,在國家層面正在規劃形成健康醫療大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洞察用戶,可提高對客戶需求與風險把控的能力,使風險評估與定價、精準營銷、定制化產品開發與理賠管理等方面更趨合理準確,大數據應用也將產生新的業務場景與跨界合作模式,催生新的健康險業務模式。 2. 人工智能將改變傳統健康險業務模式。基于人工智能的應用也覆蓋健康險各業務環節,未來隨著數據量與數據質量的增長及機器學習、認知計算等人工智能關鍵技術的成熟,保險公司可進行預測性分析和行為分析,發現客戶的需求與健康風險,提供針對性健康管理、疾病防護,開發定制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可極大提升從產品開發、營銷、承保、客服、理賠到風險管控的全流程智能化。目前國內外巨頭爭相在“人工智能+醫療”方面布局,人工智能在醫療健康行業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包括輔助診療、健康/慢病管理、基因檢測、機構智能化管理等應用場景,而醫療影像、疾病風險預測最為熱門,未來可實現更智能化的人機交互,提供個性化疾病預防、精準治療與精準健康管理。 3. 區塊鏈有助于解決健康保險存在的信任問題。區塊鏈將改變數據獲取方式,未來人工智能、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讓用戶能夠主動選擇分享自己的數據來獲得回報。區塊鏈利于數據共享,用于客戶病例、健康信息的記錄與存儲,使高敏感數據存儲更加安全、透明,減少醫療或保險欺詐。如運用區塊鏈技術對接醫院與保險公司數據,可有效控制醫療費用賠付,提高理賠效率,防止騙保行為。區塊鏈確保交易信息與資金的安全、透明,其去中心化、點對點交易的特性及智能合約的自執行機制將催生新的保險商業模式。P2P健康保險是一種基于區塊鏈的點對點互助保險平臺,這一模式在經營方式上有明顯創新之處,對傳統業務模式而言是一種顛覆性改變。 4. 可穿戴設備用于慢病管理,市場具有一定剛性需求。目前,可穿戴市場占主導地位的是運動監測類設備,持續監測和輔助診療類早期產品問世。隨著傳感器技術的進步和種類的擴大,將提高可穿戴設備收集數據的精度和廣度。以心腦血管疾病為首的慢病人群、亞健康人群的增長激發了對健康管理的需求,將會推動可穿戴設備市場的發展。未來用于輔助診療、個體化治療和居家慢病管理的可穿戴設備市場空間較大,可穿戴設備在移動監護、遠程監護等移動醫療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大。 5. 移動醫療積累客戶與數據資源,打造管理式醫療模式。移動醫療通過建立線上醫療健康平臺,包括利用移動設備實時監測患者體征,了解客戶健康狀況,并結合線下健康管理服務,形成健康管理的閉環模式,從而打造管理式醫療。移動醫療還可監督醫療行為,防止過度醫療,實現控費。目前問診、醫藥電商等移動醫療企業累積了大量用戶流量和醫療資源,慢病管理、基因檢測、養老保健等垂直細分領域有較大市場空間。隨著健康醫療大數據的發展與醫療市場化的推進,更利于移動醫療企業利用積累的客戶資源和數據來源與保險公司進行健康險業務合作。 ?。ㄖ性賶垭U業務創新部 袁梅) 注:報告全文刊發于2018年總第12期《壽再探索》 |
||
|
||
【關閉】 | ||
|